汕頭是我國最初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與深圳,珠海,廈門齊名。改革開放初期,中央一下設立四個國家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汕頭是特區,是與深圳、珠海、廈門同為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汕頭自新中國建國以后,工農業發展迅速,到七十年代,已經形成輕工業城市,設特區之初,汕頭的外資企業和三來一補工廠眾多,當時的繁榮是其他特區所不能比的。
1、汕頭是經濟特區嗎?你如何評價?
紅頭船精神牢固的,扎根于潮水人的血液中。為生存而拼搏,玩強勇敢的弘揚發展著,順潮而興的逐浪人,順潮而起的汕頭劃圈,為全國首批三個上榜的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而后再是廈門經濟特區的出現,心如潮湧的訕頭人乘上了弄潮人之舟了,滿載有三來一補的,來料加工的…名稱工廠,公司銀行如雨后舂筍茁壯成長。眼看著立起的廠區房樓,奔齊,保馬汽車的期時報紙上都可知,耳聞的什么批文公司…,
2、汕頭是經濟特區嗎?為什么感覺發展有點落后?
汕頭是我國最初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與深圳,珠海,廈門齊名。而且,汕頭也有自身獨特的發展優勢,并不比后三者差太多,其實,深珠廈更多的是地理上的區位優勢。深圳的優勢是毗鄰香港,珠海的優勢是毗鄰澳門,廈門的優勢是毗鄰臺灣,所以,深珠廈都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極大的便于對外招商引資。而在這方面,汕頭顯然是不如它們三者的,
但汕頭之所以也會成為四大特區之一,自然也是有其獨特的優勢存在的,那就是潮汕人具有優良的經商傳統。潮汕人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美譽,十分善于經商,涌現出眾多優秀的實業家和商人,諸如李嘉誠、劉鑾雄、馬化騰等,而這也是汕頭得以成為特區的重要原因,因為汕頭是擁有很好的經商土壤的。然而,改革開放四十年過去了,汕頭今天的發展確實與它那經濟特區的身份不相配,
和深珠廈三城相比,汕頭的經濟體量和人均產值都差距甚遠。深圳就不用說了,去年GDP總量2.4萬億,是廣東經濟領頭羊,接連超越廣州和香港,成為大灣區第一城,廈門也有4791億的經濟總量,就是人口不到200萬的珠海,去年的經濟總量也達到2914億。而擁有560萬常住人口的汕頭,去年也就2512億,其實,導致汕頭經濟發展滯后的原因有很多。
內因:是潮汕地區較為封閉,缺乏對外的包容性,不像廣深那樣能夠海納四方,匯聚五湖,而這也是為何很多潮汕商人能夠在外地經商致富,卻鮮有在潮汕本地崛起的重要原因。而這也成了制約汕頭經濟發展的一個要因,外因:則是由于廣東經濟發展的極其不平衡造成的。其實,如果除去珠三角的城市,汕頭放在整個粵北、粵東和粵西范圍內,經濟發展水平已經算很不錯了,排在湛江和茂名兩個具備重工業的城市之后,是粵東經濟的主力,
要知道,廣東經濟前六位的城市都在珠三角。其中光是廣深佛莞四城,就獨占全省大部分的GDP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汕頭的經濟在非珠地區并不算差,但總的來說,作為經濟特區的汕頭,未來還是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的。當然,我們都很期待汕頭經濟的騰飛,這樣不僅能帶動粵東地區的發展,也能推動廣東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大灣區建設增添動力!汕頭,加油吧!,
3、同樣是特區,為什么汕頭發展沒有那么好?
作者:子非魚這是個老話題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央一下設立四個國家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但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深圳是唯一成功的標本。廈門、珠海雖然經濟發展遠不如深圳,但二城的氣質不錯,都是浪漫型的城市,而且房價上廈門已經直逼深圳,只有汕頭,很落寞,沒有存在感。為什么?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客觀,一個是主觀,
客觀原因是,汕頭啥也沒有,沒人幫扶。當時國家考慮在這幾個地方設立國家經濟特區,也就是試驗田,有兩個因素:一、這四個城市都是邊遠地區,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對內地經濟產生較大影響;二、這幾個地方都有城市可以幫扶,深圳對面有香港,珠海對面有澳門,廈門對面有臺灣,雖然當時香港、澳門都還未回歸,但仍是影響經濟特區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