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接近,很多方言都是類似的,豫東平原和魯西地區的人說話基本一樣,在南方很多人都搞不清究竟是河南的,還是山東的。山東山東和河南是兄弟,源于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從歷史上看,陜西和河南建都時間都很長,像都城更換、戰爭等也會造成很多人的遷徙;就拿近代來講,1927年陜西大旱造成40多萬出逃,進入河南的也不計其數;1938年河南黃河決堤造成黃泛區也有災民前往陜西;最明顯的是1942年受旱災和兵災影響,河南300萬人流離失所,沿著隴海線進入陜西的也有百萬之多,現在寶雞市還被稱為“小河南”。
1、武漢人的祖籍大多在哪里?
這個話題還是很有一談的,我就以充分的數據和真實感受來回答。武漢主要由三大板塊組成:漢口、武昌、漢陽,首先從漢口板塊來說,大部分人的祖籍是黃陂人,漢口到處都是黃陂人,做小買賣的,做建筑的幾乎都是黃陂人,很多黃陂人在漢口買房,特別是常碼頭、漢口火車站一片,復興村、范湖、常青一片,二七一帶最多黃陂人,正宗的老武漢人主要還是在六渡橋,漢正街、南京路那一片。
東西湖區河南人最多,以前大部分遷移過來的河南人比較多,因為河南缺水不便于農耕,東西湖水資源豐富當年又是比較偏僻的地方,所以東西湖大部分人的祖籍都是河南人,武昌板塊大部分人的祖籍是江夏,同樣也是因為江夏離武昌近,還有部分來自湖北省內下面地級市和區縣的人較多,原因是武昌大學多,很多學生來自其它省份和下面區縣地市,為什么說武昌人很多都是說普通話的人多就是因為外地人最多,所以說武昌人到底哪里人祖籍這個不好定義,只能說江夏人可能會多一點,其余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正宗的老武昌人主要聚集在司門口和徐東片區。
漢陽板塊,漢陽就不必多說了大部分人的祖籍來自蔡甸,也有一大部分人是漢陽本地人,因為外來人口一般很少往漢陽去發展,漢陽又是重工業基地,還多工人都是繼承父母的工作,所以漢陽那邊很多人都是走后門關系進國企,外來人口很難進,到現在漢陽經濟增長慢就是吸引不了外來人口造成的,我的這些回答希望對網友有幫助,還有需要補充的也可以進行留言。
2、哪個省是河南的兄弟省,為什么?
感謝邀請,其實這沒有統一的說法,一般會認為是山東和陜西,我就來講講其中的原因,山東山東和河南是兄弟,源于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第一、地理位置接近,很多方言都是類似的,豫東平原和魯西地區的人說話基本一樣,在南方很多人都搞不清究竟是河南的,還是山東的,第二兩省都是人口大省、糧食大省,山東也有一億人口,糧食產量排在全國第三,河南之后,并且都是勞務輸出大省。
第三兩省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上也很接近,都是以平原為主,具有鮮明的農業特征,氣候溫度、植被類型幾乎一樣,陜西陜西和河南是兄弟,源于歷史上頻繁的相互往來。第一、兩省也是近鄰,豫西山地和關中山區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像洛陽盆地就被稱為迷你版的關中平原;并且像周朝、唐朝、漢朝等西安和洛陽都同樣是都城,早在舊石器時代黃河金三角就有先民居住,這也是兩地悠久的歷史淵源,
第二、兩省有著頻繁的往來。從歷史上看,陜西和河南建都時間都很長,像都城更換、戰爭等也會造成很多人的遷徙;就拿近代來講,1927年陜西大旱造成40多萬出逃,進入河南的也不計其數;1938年河南黃河決堤造成黃泛區也有災民前往陜西;最明顯的是1942年受旱災和兵災影響,河南300萬人流離失所,沿著隴海線進入陜西的也有百萬之多,現在寶雞市還被稱為“小河南”,
3、漯河和許昌,交通哪個發達?為什么快遞的河南分撥中心大部分都在漯河?
漯河交通更發達。許漯都臨107國道,京廣線,京港澳高速等,南北交通優勢相當,但是漯河又處在寧洛高速、寧洛高鐵(規劃中)、漯阜鐵路,往東直通安徽江蘇上海,輻射浙江福建,往西經平頂山寶豐直上西北通西安乃至陜甘寧青新,西南經焦柳線過南陽直達川滇渝貴桂,從東西南北交通輻射優勢來說,漯河在河南省僅次于鄭州,遑論許昌駐馬店等兄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