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軍隊討伐荊州。在荊州北方抵御曹操的劉備,被迫南撤,在當陽長坂被曹操的鐵騎追上,大敗而逃,敗往江夏,在曹操奪取荊州之后,整個中國的南方都受到了震動,劉備取益州期間,孫權不自覺地吸引了曹操的主要注意力213年4月,曹操打不下孫權修筑的濡須塢要塞,只得退兵。
1、一統北方的曹操為何拿不下荊州?
沒有啊,荊州在劉表去世后,他的幼子劉琮在他的母親蔡氏和蔡瑁等人的建議下,舉荊州九郡而投降曹操,除了劉表的長子劉琦所鎮守的江夏和劉備所據的新野外,實際上荊州已經落入曹操之手了。所以,不是沒有拿下荊州,而是最后沒有守住荊州,至于原因,就更簡單了,《三國演義》中,曹操在贏得與袁紹的爭霸戰爭之后,實際上已經控制了東起東海,西至關中,北抵遼東,南至長江的廣大地域,實力已經躍居各路軍閥之首。
按照當時曹操的勢力,只要不出意外,他是可以完成一統天下的千秋大業的,當時劉備依附劉表,屯軍新野,又先后得徐庶和諸葛亮輔佐,雖然實力不顯,但是多次挫敗曹軍,也令曹操十分憤怒,而南邊的劉表一直沒有什么大的報復,并且當時已經身患重病,奄奄一息了,東吳的孫權自孫策死后養精蓄銳,目前雖然沒有什么大的動作,但如果不早日鏟除,必定留下禍患。
曹操也想接著勝利之威,直下江南,一統天下,消息傳到荊州,此時劉表已經死了,蔡氏集團更改劉表遺書,改立幼子劉琮為荊州之主,正是人心不齊的時候,而此時的蔡瑁等人也深懼曹操,所以便寫書請降。曹操自然高興得不得了:兵不血刃,就又得一州之地,豈不樂哉?就這樣,荊州也被曹操控制,此時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域,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了,難怪他志得意滿,以為江南必下,孫權劉備必敗,
可惜,赤壁之戰,數十萬精銳被一把火燒的灰飛煙滅,兵敗如山倒,曹操也被逼無奈,留下少數兵馬防守荊州,自己則逃到了大本營許昌。不過,曹操也不愧是身經百戰的人物,他在逃回許昌時給曹仁留下了一個錦囊,囊中言明若荊州遭到東吳的進攻該當如何防御,果不其然,周瑜自從火燒赤壁之后,以為曹軍已經敗退,取荊州簡直是易如反掌之事,不想在攻取南郡時,遭到曹仁的反擊,自己也身中毒箭。
2、關羽鎮守荊州,曹操不敢來犯,為何荊州落入孫權手中?
謝謝邀請,首先要說,關羽鎮守荊州,不是曹操不敢來犯,是因為赤壁之戰后,曹操的大后方出了許多問題,不僅朝廷內的反曹派開始囂張,割據的馬超、韓遂和張魯等也蠢蠢欲動。曹操因此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國內,整固政權,肅清后方成為他當時的主要任務,劉備在奪取漢中后,當年六月就自稱“漢中王”。并加封關羽為前將軍,也許是為了慶祝和配合劉備稱王,關羽在當年七月就親自領軍進攻曹魏的襄樊,難道他就不怕背后的東吳趁機偷襲嗎?我想主要還是因為關羽一向狂傲自負,從來沒有瞧得起過東吳。
不但如此,因為戰前糧草準備得不是很充足,關羽還擅自搶空了東吳設在邊境上的幾座糧倉,連招呼都不打一個。東吳是好惹的嗎?何況孫權和他手下的主戰派比如呂蒙、陸遜等早就想奪回荊州了,只是苦于沒有機會,現在關羽給了他們這么好的機會和借口,他們馬上行動了。首先東吳的主帥呂蒙假裝生病回后方養病,讓年輕的陸遜代替自己以麻痹關羽,
因為呂蒙身體一直不好,關羽毫不懷疑,還有就是接替呂蒙前來的陸遜當時名氣還不大,加上陸遜幾次故意向關羽示弱,關羽就把守衛荊州的大部分軍隊都調到了前線,荊州因此變得非常空虛,呂蒙抓住戰機,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就占領了荊州,關羽因為沒有退路最后兵敗被殺。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關羽的目空一切和狂妄自大不僅讓自己丟了性命,也間接導致了后來夷陵之戰蜀國的徹底失敗,讓蜀國從短暫的巔峰時刻瞬間走向衰弱,
3、劉備取益州時,曹操為何不奪取荊州?
劉備謀取益州的時候,曹操東征西討,很忙,顧不上劉備。劉備是211年12月,應劉璋邀請入川的,他也怕曹操乘虛進攻,所以只帶了不到一萬人,主力仍在荊州,關羽、張飛、趙云均留守各地,曹操雖然最終擊敗西涼軍閥,卻付出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損失,代價頗為高昂不過這時候曹操剛剛平定了韓遂、馬超等西涼軍閥,回到長安,這次戰爭雖然獲勝,曹操損失也不小,于是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