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留下一些攝影圖片,寫一些美文記載一下鄉愁。說鄉愁什么時候都會在,鄉村什么時候也不會消亡,這樣的貧窮的地區想留住人是很難的,要留住年味,就要把過去的一些傳統恢復過來,把儀式感、熱鬧感突出出來,保住鄉愁,一些老樹不能放,一些老房不能拆,一些老路不能改,一些老河溝不能平毀,一些古廟宇祖墳不能平,一些傳統手藝、地方飲食不能丟,一些地方戲曲不能失傳等等。
1、農村拆遷,如何才能留住鄉愁?
可以留下一些攝影圖片,寫一些美文記載一下鄉愁。七言…鄉愁,裊裊炊煙一小村,清清綠水映白云。春紅夏翠秋山赤,漫舞梨花掩纖塵,我的故鄉,村前有一條小河,一年四季水常流。小時候,夏天到河里打魚摸蝦,光腚洗澡打水架,冬天,河水凍成冰了。我們這些孩子劃冰車,打冰陀,現在,小河不見了,藍天白云不見了,剩下的只能是回憶了。
2、如何留住年味兒與鄉愁?
要留住年味,就要把過去的一些傳統恢復過來,把儀式感、熱鬧感突出出來,拜年、踩街丶抖獅子丶撐旱船丶唱大戲丶貼門聯丶吃餃子丶走親戚、看花燈丶放煙火等等恰當地搞起來。保住鄉愁,一些老樹不能放,一些老房不能拆,一些老路不能改,一些老河溝不能平毀,一些古廟宇祖墳不能平,一些傳統手藝、地方飲食不能丟,一些地方戲曲不能失傳等等,
3、為了優質教育,大批父母帶孩子進城,如何留住鄉愁避免鄉村消亡?
父母帶孩子進城讀書,不是為了“優質教育”,而是農村的學校都撤銷了,不進城就無書可讀了。以我們鎮為例,原來全鎮二十五個村屯,加上鎮里的三所學校,全鎮共有中小學校二十七所,近年來,為了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師隊伍,各村的教學點相繼撤銷了。現在,全鎮只剩下一所中學和一所中心小學,為了孩子能夠上學,凡是學齡兒童都集中到了鎮里或縣城學校。
從各個居民小區看,為了陪讀而買樓、租樓的,占小區住戶的一半還多,難怪有人說,陪孩子讀書,把開發商成全了。陪孩子讀書買樓、租樓的村民,并不會把家里的房子賣掉,因為家里有地要種,農忙時還要回農村的。如果誰想說“你把地讓出去,在城里白給你個樓”,我想沒有一個人愿意的,所以說鄉愁什么時候都會在,鄉村什么時候也不會消亡。
4、在農村這種破敗的房屋會不會越來越多?進城的人如何留住鄉愁?
謝謝邀請答題,破敗的房子是偏遠地區留下來的。是時代潮流趨勢所迫,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這樣的貧窮的地區想留住人是很難的,既然留不住只好順勢而為,不可強留。進城的人生活在城里,時間久了,適應了環境,習慣成自然,對鄉愁的留念只能留在心底,有條件好的,身體狀況允許的,對故鄉存有情意的,想老家了可攜帶家人安排時間回去看一看,站一站,轉一轉是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