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石家莊——陽泉——晉中——祁縣——平遙——介休——靈石——洪洞——長治——邢臺——衡水。“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洪洞大槐樹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西北方向,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轉眼間,近700載已過近幾年,國內不少省份的民眾,甚至遠在海外的相當多的華人也紛紛到洪洞,到大槐樹下尋根問祖。
1、臨汾洪洞大槐樹值得去嗎?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這句話說的就是題主所問的地方,洪洞大槐樹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西北方向。目前,該處已經建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每年,有幾十萬海內外游客前來尋根問祖、旅游觀光,在這里舉行的尋根祭祖大典更是輝煌隆重,熱鬧非常。相傳,早在明朝初年,多地由于戰亂或天災導致人口驟減,而晉南地區人口稠密,因此,朝廷下令將山西晉南部分人口遷往其它省份,
歷史上曾有多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就從洪洞大槐樹開始。直至,在許多地方,還流傳著相關的傳說、故事,比如有人堅持認為,小腳趾甲分為兩半的,就是山西移民的后代,“解手”這個詞代指上廁所,也是由于大槐樹移民在遷徙過程中需要請求解開被綁的雙手去上廁所而來的。個人認為,洪洞大槐樹景區還是值得一游的,尤其對于喜愛人文歷史的人,以及許許多多大槐樹移民后代來說,這里更是一處意義非凡的景區。
在如今的大槐樹景區,有根雕大門,根字影壁,碑亭(古大槐樹處),二代、三代大槐樹,槐香橋,祭祖堂、獻殿、中華姓氏苑等多處小景點,除了尋根祭祖、感受歷史文化之外,在此景區內,游客還有機會看到獨具特色的仿古建筑,欣賞山西地方民俗表演,觀看《大槐樹移民情景劇》大型實景演出等。另外,以洪洞大槐樹為題材的影視劇、紀錄片也有不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哦,
2、山西洪洞大槐樹有多大?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灌窩,(今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祭祖園內的大槐樹。需要說明的是,這是新塑的一棵假樹,)相信多數國人或多或少聽過這首民謠,事實上,這首民謠背后充斥著一段充滿心酸與血淚的移民史。元朝末年,統治腐朽,加之天災人禍不斷,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各地農民起義軍此起彼伏,元朝喪鐘開始敲響,
公元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安徽鳳陽出身的起義軍首領朱元璋在擊敗各路起義軍后,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建立明王朝。經過元末明初的幾經戰亂和天災,中原數省已是人煙稀少,土地荒廢,明朝建立后,恢復農業生產和發展經濟成為了當時明政府的迫切任務。有鑒于此,朱元璋在聽取大臣意見后決定在中原數省開展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即將人口富庶的省份向人口貧瘠的省份進行遷徙,
以促進人口稀缺省份的發展,進而鞏固明朝新政權的統治。此時山西因為人口數量相對富余,便成了明王朝向外人口遷徙的主要省份之一,之所以彼時山西人口數量相較于其他省份較多,則是因為元末戰亂時,山西最后一位元朝統治者在該地主政時較有作為。此時的山西省不像元朝控制下的其他省份那樣戰火不斷,百姓居無定處,流離失所,
而是相對安定,加之當地連續幾年風調雨順,糧食產量比較富足。在此背景之下,山西人口數量相較于其他省份不降反升,加之外省大量難民涌入該省,致使山西成了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這其中,尤以晉南地區人口最為稠密,而洪洞則又是晉南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份。彼時在洪洞縣城北1公里處的賈村西側有一大寺院,名廣濟寺,寺院規模宏大,香客不絕,
寺院旁邊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巨大漢槐,又說此樹“七庹零一媳婦”,翻譯成現在漢語:這棵大槐樹要7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手聯手才能合抱,可見其樹圍近13/4米左右,足見其大。樹下車來人往,絡繹不絕,不遠處汾河灘上的老鷂(yao)則在這棵大槐樹上構巢筑窩,遠遠望去,星羅棋布,蔚為壯觀,明廷移民令下達后,由于人口眾多,洪洞縣自然便成了被移民的首選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