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空氣質量實時發布不運行了停留故障
上海雍德空氣凈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空氣凈化科技、高壓靜電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空氣凈化設備、機械設備、清潔用品的銷售;實業投資,投資咨詢(不得從事經紀);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
2. 上海環境空氣質量實時發布
空氣三大指標1,總懸浮顆粒物:這是大氣降塵的主要污染指標。大氣中的總懸浮顆粒物主要來自工業廢氣、建筑揚塵、交通尾氣、物質燃燒等。它含有可損害神經系統的鉛、汞、錳等,還有致癌物苯并芘、砷、鉻等。
總懸浮顆粒能吸附有害氣體、液體、細菌等。目前,許多國家對粒徑小于10微米不能被人的上呼吸道所阻擋的可吸入性顆粒(即PM10)非常重視,尤其是粒徑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性氣溶膠(即PM2.5)。
這種氣膠微粒被吸入人體后,會滲透到肺部組織的深處,可引起支氣管炎和肺癌等病變。限于監測技術,除上海現已開始監測PM10外,我國各個城市普遍監測的只是總懸浮顆粒TSP。
在1996年修訂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已增加了PM10的控制標準,但考慮到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的是PM2.5,我國即將制訂新的標準,以更好地保護人民的身心健康。
2,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排放引起。二氧化硫在大氣中會氧化而形成硫酸鹽氣溶膠,毒性將增大10倍以上,它將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導致胸悶。眼睛刺激、呼吸困難,甚至呼吸功能衰竭。在此環境下的降水便是酸雨,它會使水質及土壤酸化,從而導致魚類和植物大量死亡。二氧化硫曾是一些發達國家在工業發展時期的主要污染物。被列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的比利時馬斯河谷、美國的多諾拉等煙霧事件,均系二氧化硫嚴重污染所致。
我國是燃煤大國,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居世界前列,所以對二氧化硫及其次生污染的防治必須加大力度。
3,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主要由機動車尾氣造成。它對人們呼吸器官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氮氧化物與水可生成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可生成強致癌物亞硝酸氨,也可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產生缺氧癥狀。1952年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的罪魁禍首便是氮氧化物。此外,它還使植物大面積受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城市現代化交通的高速發展,我國許多城市的氮氧化物也嚴重超標,由機動車(也含助動車)的激增引發的光化學煙霧污染,在許多城市已被環境監測部門發現。
3. 上海 空氣質量 實時
2021上海空氣質量優量299天。從上海市 2021 年至 2022 年特護期大氣污染防治暨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部署電視電話上獲悉,今年 1 至 10 月,我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 299 天,優良天數比例為 98.4%,與上年同期相比提升 1%,同比改善幅度增高。
4. 上海空氣質量預警
冬季濕度一般在60%左右 冬季陰冷刺骨。與北方干冷不同,陰冷是比較難受的。很多北方人都覺得上海的冷比北方還要“冷”。
夏季高溫干燥,一般濕度在45%至65%。但是由于夏季氣候變化快,晝夜溫差大,所以早晚的濕度差距很大。比如前兩天濕度只有45%-50%左右,然而這兩天高達80-95%了。另外“黃梅天”是例外,濕度一致很高的,但是很悶熱。
春秋濕度是慢慢增加,而季節濕度則是慢慢減少。
5. 今日上海浦東實時空氣質量
金山石化空氣質量還不錯,我甚至覺得石化空氣比市區要更清新舒服,可視度也高很多。
是金山區最發達也是最干凈的了,基本都是早年上海市區來石化廠工作的上海人。金山其余地方是金山本地人,和浦東,奉賢,嘉定,松江一樣,比較野蠻,講本地土語。現在的石化工藝已經很先進了,污染并沒有那么嚴重,由于金山靠近緊鄰杭州灣,不僅藍天白云,海邊還是好風景。
6. 上海空氣質量實時更新下載
2021年10月27日,國際環保組織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布的《大氣中國2021: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程》顯示,自2013年以來,中國空氣質量已連續7年顯著改善。最重要的標志是,2020年全國337個城市空氣質量全年平均達標天數比例升至87%,260個城市的優良天數比例大于80%。2020年全國6項污染物年評價濃度整體實現全面達標,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數量增至202個。
更有指標意義的是,2020年全國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首次邁入中國國家標準達標線,臭氧在2020年實現了年評價濃度首次同比下降。
從2013年到2020年,空氣污染連續7年顯著改善,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曾經,中國的空氣污染嚴重。2013年10月20日,哈爾濱市的年度冬季燃煤取暖系統開啟的第二天,以中國東北地區哈爾濱為中心,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在內的地區發生大規模霧霾污染。哈爾濱市的PM2.5的日度平均值一度達1000微克/立方米,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值的40倍。同年12月,重度霧霾幾乎涉及我國中東部所有地區。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浙江、上海等多地空氣質量指數達到六級嚴重污染級別。當時,中央氣象臺稱,中國平均霧霾天數為52年之最。
2020年,全國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具體來說,中國城市中,城市空氣質量管理綜合評分前三為安徽合肥、四川雅安和廣東佛山,合肥、廣州、深圳、北京、杭州等9個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大,成效分和努力分都達到“好”等級。而且,35個城市2019年PM2.5平均濃度已達標且持續顯著改善,包括浙江省9城市、珠三角9城市及河北、四川等部分城市。
達到這樣的成就來自三方面的艱辛努力,結構調整、末端治理和科學支撐。其中,大力使用清潔能源和減少重污染能源的使用是一個重要原因。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至56.8%,煤電裝機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同時,煤電超低排放總裝機容量達到了88%。
在能源、工業、機動車等方面采取了積極的減排措施,也因此更能吸引國內和國際的人們來生活、工作和投資。但是,也應當看到,即便2020年全國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也只是達到了中國國家標準達標線,離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還有很大距離。
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是,PM2.5年平均值10微克/立方米,24小時平均值25微克/立方米;粗顆粒物(PM10)年平均值20微克/立方米,24小時平均值50微克/立方米。而且,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9月22日發布的新的《世衛組織全球空氣質量指南》中建議,將目前的pm2.5推薦值減半,PM10的推薦限值降低25%。如果目前的空氣污染水平降低到最新指南中提出的水平,全球近80%與PM2.5相關的死亡都可以避免。
2021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評估稱,每年約有700萬人死于與空氣污染有關的疾病,如卒中、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病、肺癌和其他癌癥等,而且空氣污染也對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的空氣質量連續7年改善當然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但離最高和最健康標準還有距離,我們還需繼續努力。
7. 1月24日上海空氣質量
需要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嚴防疫情輸入,按照市防控辦有關要求,自即日起,所有來滬返滬人員抵滬后需實行“三天三檢”,且24小時內必須進行一次核酸檢測;未按上述要求完成核酸檢測者,其“隨申碼”將被賦黃碼。后續將根據疫情形勢,市防控辦將動態調整相關防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