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拋荒的現象確實有,但并沒有到嚴重的地步,無論怎么土地拋荒對糧食安全會有一定的影響。全國農村實行承包制后,大寨村也和全國農村一樣,將土地承包到農戶,水利失修,良田拋荒,農民看天吃飯怎么破,農村土地拋荒,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地方農民為了生計,放下了土地,到外面靠打工賺錢,無力經營土地;也有的地方是人均土地數量過少,不值得耕種;也有的地方是因為土地條件不好,種地得不償失。
1、農村土地拋荒日益嚴重,很多村莊的土地大面積荒蕪,怎么改變這種現狀?
這種現象看似不正常,其實很正常。因為“土地拋荒”都是有原因的,不知道為何非要改變這種現狀不可呢?就說說我自己吧!前幾天,回老家給母親上墳,看到我家的土地上長滿了荒草,有心將荒草鏟一鏟,但時間不允許,只好讓荒草繼續生長了,那么,我家的土地為什么會荒蕪呢?我給你算一筆賬你就明白了。我們家位于山區,土地瘠薄,常年干旱,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飯,
十五六年前,我還在家耕種土地。那時,一畝地種小麥需要投入化肥60元;耕地成本40元;種子18元,合計118元,如果收成不好,一畝地僅僅能收獲小麥二三百斤,即便是風調雨順的年景,也僅能收獲小麥四百斤左右。當時的小麥價格在0.70元左右,按照四百斤的小麥產量計算,收入僅有280元!扣除成本,僅僅能賺162元,
要知道小麥從播種到收獲需要投入許多人工,而當時在我們這里的煤礦上班,一天也能賺100多元。在算過賬后,還有誰愿意種地呢?因此,老胡果斷地舍棄了土地,出門打工來了,現在是市場經濟,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需要算賬。如果不去算賬,吃虧的只有自己,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唱高調,會說農民種地是本分,寧肯虧了,也要種地。
但在老胡看來,持這種觀點的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修房蓋屋需要錢;孩子上學需要錢;生病住院需要錢”等等。如果他們家的土地與老胡家的土地一樣,恐怕他就不會唱高調了,上面我已經說了,土地拋荒,看似不正常,其實很正常。因為,農民靠種地已經無法養活自己,他為何不拋荒土地去尋一條生路呢?難道讓他困死在自己的土地上才算正確的做法嗎?想必不是!因為,他或他們也有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權利,
2、水利失修,良田拋荒,農民看天吃飯怎么破?
水利失修,良田拋荒,農民看天吃飯怎么破?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大寨式的道路,用集體經濟補貼農業,讓農業發展,讓農民富裕。農村土地承包以后,農民實行了單干式的管理模式,農村集體經濟嚴重匱乏,集體缺少對農業的投入,農民單干又沒有能力來解決重大工程建設,農民的土地實行掠奪式生產,不僅使耕地缺少了修養生息的機會,農田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下降,
一些農田必備的設施,不僅得不到修復使用,相反,這些年被損毀嚴重。農民種地出現青黃不接,農業增產不增收,農民積極性得不到安撫,出現了農村土地撂荒逐年增多的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個關鍵性原因,就是集體沒有資金來源,缺少了對農業的投入。大寨村,原先是全國農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農業學大寨也是毛主席向全國人民提出的一個偉大號召,
全國農村實行承包制后,大寨村也和全國農村一樣,將土地承包到農戶。但是,大寨村的集體經濟發展,一直沒有停下來,尤其是郭鳳蓮回村后,在全村實行了農工商一體化發展的道路,堅持狠抓工業促農業,如今已經從單純的農業經濟,走向了農工商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大寨村成立了集團公司,資產總額已達到五個多億,這個僅有500多人的小山村,成為全國名符其實的億元村。
老年人按月領取養老金,孩子上學不用交學費,考上大學還有獎學金,農民建房村里有補貼,農民種地實行“五統一”,年末農民還有分紅,走進大寨村,讓人羨慕的不僅僅是工業的發展,現在的大寨,層層梯田莊稼蔥綠,清清池水波光旖旎,片片果園碩果累累,儼然一個優美的公園村。分田單干初,大寨村和我們這些普通的農村沒有什么兩樣,后來為了發展集體經濟,還欠下了上百萬的外債,
但是,大寨村認準了發展工業,壯大集體經濟這條路,硬是走到了今天。大寨村的農業為什么搞得好,農民為什么沒有撂荒的土地?就是因為大寨村集體有錢,為農民增加各方面投入,他們的農業,村里實行的是“五統一”,統一實施新品種實驗和技術推廣;統一購買種子化肥;統一實施機耕播種;統一實施水利灌;統一規劃農田基本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