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餑餑也是體力活,多揉些時間,蒸出的餑餑很白。做卡子餑餑的,還要用到餑餑卡子,“餑餑卡子”始于明代,大約盛行于清1802年,餑餑個頭要大,一般一個餑餑要半斤以上,甚至有好幾斤的餑餑,吃餑餑要用刀切成片,蒸鍋加水上屜,放上屜布擺上餑餑,先別開火,再靜置幾分鐘,鍋開后20min左右,小火再蒸上10min,聞到香味時好看有好吃的餑餑就熟了,快速開蓋取出,以免燙傷美麗的餑餑。
1、卡子餑餑怎么做?
餑餑與饅頭,像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餑餑主要在山東,特別是膠東農村流行,餑餑個頭要大,一般一個餑餑要半斤以上,甚至有好幾斤的餑餑,吃餑餑要用刀切成片。做法看似跟饅頭也差不多,首先要將面粉加入酵母,再逐漸加水活成稍硬的面團,放在盆里蓋上蓋發酵,面團發酵成蜂窩狀,體積是原面團的三倍,發酵好的面團撒上干面粉繼續揉,讓面團吃進一些面粉,面再硬些。
做餑餑也是體力活,多揉些時間,蒸出的餑餑很白,做卡子餑餑的,還要用到餑餑卡子,“餑餑卡子”始于明代,大約盛行于清1802年。很多都是老家傳下來的,各家各戶都有,百來年歷史也是普遍,是用梨樹木做的,因為只有梨木長久不會裂,很多卡子都是用了幾代人。做卡子的面要和得硬一些,揉的時間也要長一些,這樣做出來的卡子不會變形,吃起來筋道有嚼頭,
2、過年怎樣做餑餑既好吃又好看?
一到過年了,就想起兒時蒸餑餑的場景,大瓷盆用面肥和面發面,然后揣堿,制作做成大饅頭,豆包用食色打上大紅點,還有刺猬,金魚,豬等各種形狀的蒸食。那真是快樂的時光,想想都甜美,Hello,大家好,我是烹調人生de和哥。要想把蒸食做的好看好吃,那就把握4點:1.發面:現大多使用食用酵母發面,和面用30~40°c左右的水,酵母粉按包裝上的使用比例少多一點就好(100:1),把活好的面蓋上保鮮膜發酵,按季節看發酵時間長短(一般1h,靜置10min),
2.餡料:豆沙、紅果、棗泥、藍莓、草莓、菠蘿、棗、紅糖、白糖等,哥今兒做的是甜咸餡。(面炒熟,放入油、糖、鹽、桂花、熟芝麻、瓜子仁、杏仁碎、核桃仁碎、青紅絲、瓜條等蜜餞攪拌成餡料)3.造型:刺猬、老鼠、金魚、塔、豬、兔、虎、狗、龍等各類動植物形狀,手巧的會有更多創意形狀。揉面不宜面粉太多,否則會硬,4.蒸:蒸鍋加水上屜,放上屜布擺上餑餑,先別開火,再靜置幾分鐘,鍋開后20min左右,小火再蒸上10min,聞到香味時好看有好吃的餑餑就熟了,快速開蓋取出,以免燙傷美麗的餑餑。
3、怎樣做玉米餅?
玉米餅即玉米面餅,就是用玉米面烙的餅,我相信只要是19世紀90年代前出生的都吃過,像我們河南這里也叫“玉米面窩窩頭”東北地區叫“耙耙”嘿嘿,不同地方叫法還不同,你們那里叫什么呢?做玉米餅想要好吃,不僅要用玉米面,還得用小麥白面粉,因為只用玉米面的話吃起來很喇喉嚨,很多人吃不習慣,加點小麥面粉能中和很多,吃起來不僅清香而且口感也好,下面分享下具體的做法一、玉米餅制作步驟1、準備原料:玉米面粉200克、小麥白面粉200克、酵母粉4克、泡打粉3克、牛奶250克(也可用清水)、鹽5克(或糖30克)2、準備個和面盆,倒入上面準備的所有原料,攪拌均勻,用保鮮膜蓋起來,放在溫暖的地方,醒發40分鐘,
注意:若想吃咸味的就放鹽,還可以再加點蔥花、雞蛋等更美味;若想吃甜的話,最好用牛奶,因為牛奶做出來味道更好,并且放糖,糖的量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若想讓更好吃的話,可以再加點葡萄干等干果仁,一起攪拌,這樣烙或烤出來,超級美味。3、醒發后,輕輕揉幾下就行,然后整理成若干個小面劑,再把小面劑分別搟成小圓餅即可,
這里需注意的是,不要過度揉面,揉久了烙出來就不蓬松了,會很硬,那就不好吃了。4、電餅鐺起鍋燒油,放入剛做好的小面餅烙即可,烙至兩面金黃;當然也可以兩面抹點蛋黃和油,放烤箱烤,上下火180度烤10分鐘就差不多了(具體時間根據自家烤箱情況而定)二、制作小技巧1、和面時一定要放白面粉,就是小麥面粉與玉米面粉各一半,這樣烙出來的玉米餅不剌喉嚨,更好下咽,口感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