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2006年多哈亞運會中國軍團收獲165枚金牌,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199枚亞運金牌,2014年的仁川亞運會是151枚金牌;這屆雅加達亞運會一共只獲得了132枚金牌。中國射擊項目的金牌大幅下滑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上屆仁川亞運會中國射擊隊一共拿到了27枚金牌。
1、2018屆亞運會,中國金牌數量下降是什么原因?是近4屆最差,你怎么看?
確實,2006年多哈亞運會中國軍團收獲165枚金牌,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199枚亞運金牌,2014年的仁川亞運會是151枚金牌;這屆雅加達亞運會一共只獲得了132枚金牌。這其中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舉重隊的禁賽,四年前,2014年在在仁川亞運會上中國舉重隊一共拿到了7枚金牌,但是由于此前的興奮劑丑聞,中國舉重隊被禁止參加雅加達亞運會。
而中國射擊項目的金牌大幅下滑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上屆仁川亞運會中國射擊隊一共拿到了27枚金牌,本屆雅加達亞運會,中國射擊隊的金牌總數一共是8枚。不過,中國射擊隊本次主要是以年輕選手為主,出征本屆亞運會的中國18名槍手平均年齡24歲,最小的只有19歲,這和以往中國射擊隊“老將云集”的畫風形成了鮮明對比,主要還是體現了鍛煉新人的思路。
不過,單在這兩個項目上中國隊本屆金牌就“損失”26枚,如果只看金牌數量的話,我們可能會覺得有所惋惜。但是“不要唯金牌論”這個話題,我們已經說了很多年了,如果只是在一些大家并不太關注的冷門項目上獲得的金牌,那金牌的數量再多,它所帶來的現實利益也是非常有限地。更多的是中國人自己在跟自己玩一個金牌游戲而已,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金牌之外的,那些普及性比較高,而且職業化程度比較高的項目,中國隊取得的一些成績,
本屆亞運會我們可以比較欣慰地看到,雖然說金牌數量有所下降,但是中國軍團在一些關注度比較高的項目上的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比如說中國的男女藍旗奪得了四枚金牌,中國女排也拿到了金牌。中國女足殺入決賽,創造了20年以來的最好成績,就是通常被詬病最深的中國男足這次,表現也沒有受到太多的批評。在亞運會已經越來越不受想關注的今天,金牌數量的多與少,到底有沒有多少反映到中國體育事業上?尤其是中國普通民眾的體育健身上?這個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
杭州亞運會當然需要錢,沒錢怎么辦?大拆大建,短時集中性投入基礎建設,改變城市面貌,所謂提升城市品牌和形象,這就是中國特色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的辦會模式。杭州也不例外,為了辦亞運,杭州快成大工地了,到處是在建的地標性建筑,各條在建地鐵和區域規劃藍圖屢見報端,而建設周期均與亞運周期同步,這樣的大建大攪必須有錢的支撐,需要各級政府財政的大筆投入,甚至包括民資參與,
而錢從哪來?賣地,土地財政是杭州的主要來源,這也是杭州土地屢見地王,房價持續走高的因素之一,各種地鐵走向瞄準的也是土地的增值,獲得最大利蓋。辦綜合性運動會虧錢,已是不爭事實,前有廣州亞運會,近有雅加達亞運會,背負沉重財政負擔,需要多年消化,我們不是反對舉辦亞運會,而是提倡勤儉辦亞運,為何不學學美國洛杉磯和日本東京奧運會?以舊利舊,節省成本,且保持城市的原味,而非得要大投入,大拆大建,搞形象工程才是唯一出路?況且亞運會已是雞肋比賽,關注度下降,這樣的大投入,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