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和河南老鄉在一塊,只會說普通話,老鄉都不會河南話嗎。不能說菏澤人說的是河南話,中原官話不是單純河南一個省份就能代表的,只不過河南作為中原官話發源地,當前使用人數較多罷了,此問題如果反過來問也同樣可以,河南人為什么說山東菏澤話,歸結原因在于,大范圍屬性上的方言,沒有河南話一也沒有菏澤話一兩者基本都屬于中原官話的方言范圍。
1、河南古代真有大象嗎?如果沒有,為什么河南簡稱豫?曹沖稱象又是怎么回事?
哈哈,感謝邀請。河南有沒有象,已經在問答里回答過了,既然不吝誠意,就再少說幾句。河南,有象,不僅舊石器時期以前有——安陽博物館一進門,就是一具黃河象的巨大骨架化石。而且,殷商時期,就是距現在3000年前,也曾象群遍地,甲骨文里,多次記載了商王打獵,一次曾獵到10頭象;7頭、5頭的記載也不少。
商代已經訓象,卜辭中,有商王自己并派人巡視訓象場所的記錄,訓象場和馴養人遺骨,都有發現。那個時候,還把象作為祭祀的祭品,婦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象牙制品。(婦好墓出土象牙制品)當時河南一帶有象,是因為那里曾屬亞熱帶氣候,甚至,一直往北1200公里,現在的張家口一帶的商遺址,也發現有大象遺骸。“豫”字,徐中舒先生做過考證,
他認為,“予”字偏旁,是“邑”之訛誤;邑加象,含義就是有大象的地方。什么時候河南沒象了呢?大約七八百年之后,韓非是河南人,他說,他那個時候,就是戰國時期,人們已經很少見到活象了。曹操老家是河南,曹沖稱象,稱的是孫權送給曹操的象,不是本地的。三國時期,長江流域一帶,或還有大象活動,再往后,就繼續向南遷徙了。
2、有人說:河南不是糧食大省,河南糧食僅夠自己用,是真的嗎?
這個不對,我是陜西人,在河南生活過17年,我來說說,歡迎討論,1、河南是全國的小麥主產區,小麥的產量足夠養活4億人左右,除去本省糧食消費外,還能供全國3億左右的人的口糧,有一年洪澇,小麥被淹,坐在火車上看到一望無際的麥田泡在水中,這個大糧倉面積比較大,都是種小麥,沒有別的雜糧,太震撼了。2、河南不僅是全國的糧食主產區,而且還是勞務輸出大省,一年出省打工的人達3000多萬,第七次人口普查,河南人口流失1600多萬,都奔波在全國各地,為當地建設做貢獻,國家沒有這個強大的人力資源輸出省的貢獻,經濟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3、河南地處我們國家最大的平原華中平原腹地,沃野千里,不產糧食怎么辦?根據我們國家地形地貌,平原比較少的,印度290萬平方公里都比我們國家平原耕地多,所以河南肯定是全國的糧倉,這是由地形地貌決定的。4、往往越種地越窮,農業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收入卻比較低,河南很多農村人還比較窮,未來農業職業化改革,這里的農民大有可為,
3、山東菏澤的人,為什么說河南話?
此問題如果反過來問也同樣可以,河南人為什么說山東菏澤話,歸結原因在于,大范圍屬性上的方言,沒有河南話一說,也沒有菏澤話一說,兩者基本都屬于中原官話的方言范圍。河南作為人口大省,前些年因為工業短板,省內大批務工者分散到了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隨之帶去的就包括自身方言,所以當很多人后來發現山東魯西南方言與河南話類似時,就有點搞不清楚,其實菏澤的中原官話也是土生土長的方言,根本不是后期受河南影響,
就像是普通話普及全國一樣,中原官話的使用范圍主要包含山東魯西南地區和河南大部,且兩者不但方言屬性類似,文化習俗、飲食等也有很大相似性。不能說菏澤人說的是河南話,中原官話不是單純河南一個省份就能代表的,只不過河南作為中原官話發源地,當前使用人數較多罷了,當然,菏澤本地方言與河南方言雖然同屬于中原官話,但仔細分還是有明顯區別的,音調、音色上都有差異。
4、河南信陽真的不講河南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