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很多地方都有,并不是說光梅州,興寧才多,到處都差不多吧。梅州客家山歌也出名,至今很多客家人都喜歡唱客家山歌,唱的十分好聽,有河源,五華,韶關,惠州,深圳客家人也多,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陽節,潮汕的中陽節是這樣過的,農歷十四是鬼神的節日,人們從一早就準備好飯菜到山上去拜鬼神,到了晚上很多人很早就呆在家不敢出門了,聽說晚上會有孤魂野鬼出來,所以到了晚上外面街上就比較安靜的。
1、你們的中元節是怎么過的?
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陽節,潮汕的中陽節是這樣過的,農歷十四是鬼神的節日,人們從一早就準備好飯菜到山上去拜鬼神,到了晚上很多人很早就呆在家不敢出門了,聽說晚上會有孤魂野鬼出來,所以到了晚上外面街上就比較安靜的。到了十五中午也要準備好飯菜在家里拜祖先,當天要在家里拜神,也要去各個廟里拜神,這個中陽節在潮汕還是比較重視的一個節日,
2、梅州客家人過不過元宵節呢?
元宵節是客家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更是一年中各種民間文藝活動最集中、最豐富多彩的一個節日。在元宵前后的幾天,整個客家地區,幾乎成為一片狂歡的海洋,按客家地區的習俗,元宵節活動一般從十二日至十六日。流傳至今的主要節日活動有:鬧花燈“鬧花燈”是漢民族最傳統的元宵民俗活動,但閩西客家地區除了常見的在街頭房舍懸掛或固定場所展示的花燈外,還有自己獨特的鬧花燈方式,
如連城芷溪的“出案花燈”,一株大花燈,由近百個各式小花燈組成,造型十分復雜精致,一人擎著,正月初一便由數戶人組合出游,到正月十一日“正日”全部花燈匯合出游,爭奇斗艷,鑼鼓鞭炮不絕于耳,龐大隊伍從村頭到村尾長達數里,氣氛恢宏;再一是永定撫市正月十三至十七日的“故事花燈”。“故事”由青少年男女扮演,以轎子抬著,隨隊而行的是花籃燈、采茶燈、鯉魚燈、獅象燈、蝙蝠燈、龍燈等,也是一路鑼鼓、十番、響銃、鞭炮,直到深夜放焰火、“燒架花”后結束;永定下洋的鬧花燈完后,還各自將燈迎放到祖宗墳墓前,既喻添丁,又盡現客家崇宗敬祖盡孝精神;連城坪上的“水上花燈”,則把各式花燈抬到祖祠前池塘里的木排上,四周坐著十番樂隊演奏,二小伙撐著游池塘,燈光水影、樂聲悠悠,引來岸上觀者陣陣掌聲,又具另一番風味,
迎古事“迎古事”也是重要項目。“古事”是以孩童化妝成各種古代人物固定在鐵架上抬著巡游,最著名的是連城羅坊“走古事”。它的特點是規模大和有濃厚的競技性,一棚古事需壯年男子80余人,輪流一次18人扛抬奔跑。正月十五日上午在陸上抬著竟跑后,下午又到河水中逆水抬著竟跑,兩岸人山人海,在鑼鼓、鞭炮、響銃和吶喊聲中你追我趕,緊張熱烈、撼人心魄,被媒體喻為“客家山村狂歡節”,
長汀、永定等縣一些鄉鎮,也多有這種“迎古事”活動,但只是抬著巡游,沒有賽跑競技。舞龍燈閩西客家民間一如漢族的龍崇拜意識,元宵期間到處都有“舞龍燈”,但閩西客家地區除平時所見一般的龍燈之外,還有自己濃郁的地方特色。如著名的連城姑田游大龍,每節龍高達2米余、長達4米余,正月十五下午四時鳴銃三響,各戶抬出“駁橋”,把節節龍身連接成一條長龍。
因為梅州,興寧都是講客家話的!還有河源,五華,韶關,惠州,深圳客家人也多!梅州客家話倒是最正宗的,梅州客家山歌也出名,至今很多客家人都喜歡唱客家山歌,唱的十分好聽!梅州沙田柚,鹽焗雞爪都出名,河源的客家特產也特別多,其中河源豬腳粉,客家釀豆腐最出名。五華的腐竹很好吃的!客家人很多地方都有,并不是說光梅州,興寧才多,到處都差不多吧!注百科知識:客家民系是中國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南遷漢族移民群體中的一類,是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漢族民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