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羅馬公民權的普發,羅馬人變成了一個政治概念,居住在羅馬帝國境內,擁有羅馬公民權的人都可以稱之為羅馬人,類似于現代的美國人。在羅馬還是城邦國家的時候,羅馬人還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民族,主要是居住在羅馬及其附近的拉丁民族,羅馬商團“于公元100年11月抵達洛陽。
1、洛陽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體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更正一點,中國官方沒有絲綢之路東起點之說,若有東起點一說的話,那么,連云港,首爾等西安以東的城市都可以稱為絲綢之路東起點。提出東起點之說的是洛陽自媒體,這些人擅長編造歷史,以虛假的歷史提升洛陽的歷史地位,欺騙不知情的游客,洛陽在歷史上主要以陪都的身份出現,真正大一統的朝代僅有2朝,從北魏留下的龍門石窟到魏晉古城都在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洛陽是外族立都之地,是短命王朝的集中之地。
2、班超開啟洛陽到羅馬的絲綢之路,都經過哪些國家和城市?
“絲綢之路”之名源于德國人李希霍芬1870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到洛陽,考察了南關的絲綢、棉花市場,參觀了山陜會館和關帝廟,在《關于河南及陜西的報告》等著作中,首次提出從洛陽到撒馬爾罕(今屬烏茲別克斯坦)有一條古老的商路,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China,ErgebnisseeignerReisenunddaraufgegründeterStudien(China:Theresultsofmytravelsandthestudiesbasedthereon),1877–1912,5vols.andatlas以下是《絲綢之路內陸歐亞考古與歷史》中關于李希霍芬提出洛陽到歐洲的絲綢之路的原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文本:洛陽是絲綢之路起點與隋唐大運河的中心但早于西安長年在申遺中與洛陽的種種爭辯,事實上絲綢之路起點最后默認的是兩個起點,絲綢之路已經偏離了其定義者李希霍芬的原意:絲綢之路申遺成了洛陽/長安雙起點這個帶來的問題是:以洛陽為起點的絲綢之路西到歐洲的羅馬帝國;而以西安為起點的絲綢之路僅僅到西域,也就是中國新疆到中亞東部一帶;西安無疑沾了洛陽的光,在宣傳的時候竟然也說到歐洲的絲綢之路。
班超遣使出使羅馬帝國公元97年,班超遣甘英從洛陽出發到大秦(羅馬帝國),雖然僅僅到達了西海,但幾年后羅馬帝國的使者卻來到了洛陽,羅馬帝國5次來華,有4次到了洛陽,1次到了鄂州,0次到西安。東洛陽西羅馬名符其實!(易中天中國史中羅馬帝國到洛陽的描述)(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教科書中記載羅馬帝國使者訪問洛陽)西方史料記載絲綢之路連接洛陽與羅馬帝國成書于公元1-2世紀的西方文獻,托勒密的《地理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有兩位名叫梅斯(μαеs)和蒂蒂阿努斯(Titiianus)的蒙奇兜訥人(當時屬羅馬帝國行省),東行幾千公里從石塔(LithinosPrygos)到達了Seres(賽里斯,東漢)的首府Sera城(東漢京師洛陽),
據托勒密說,正是“由于這次商業旅行,西方人才了解了這條由石塔至Sera的道路(指絲綢之路)。”賽里斯=Seres=東漢賽拉=Sera=洛陽漢籍史料記載絲綢之路連接洛陽與羅馬帝國西方文獻中的描述并非虛詞,中國古代文獻《后漢書》中的記載佐證了羅馬商人的中國之行,漢籍史料載:羅馬商團“于公元100年11月抵達洛陽,
在洛陽宮廷受到漢和帝的接見。此事被東漢史官記錄在冊,后來又被范曄編入《后漢書·和帝紀》,”這是陸路經西域到達賽里斯首都賽拉(Sera,洛陽)的首批西方人,在洛陽,他們受到了東漢政府的熱情款待,并賜予‘金印紫綬’。《羅馬史綱要》對洛陽羅馬帝國的描述看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是誰搶了洛陽的絲綢之路起點的吧?現在洛陽只能當之一,但歷史沒有之一,永遠改變不了!,
3、羅馬帝國覆滅后,羅馬人去哪了?現在還分布在哪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