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未來幾年歷下區仍是濟南老大。文化,濟南傳承下來的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明府城都在歷下區,濟南的北部曾是傳統的工業區,基礎較弱,又因為有小清河、黃河等,多年以來的發展速度一直不快,泉城濟南擁有芙蓉街-百花洲、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還有大明湖、五龍潭、趵突泉、黑虎泉、護城河文化資源及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這是最能代表濟南因泉而生特色的區域,也是明府城歷史文化傳承的核心。
唉。又一二的提問和回答,好吧,答一個明確的。濟南最好的小學,大多是和初中掛鉤的,小升初大多直升,市區內只有3所好初中是小升初考試,所以好小學,也是口耳相傳的幾所比較突出吧。經五路小學(直升實驗初),勝利大街,南上山,經十一小(這三個直升育英中學),緯二,緯三路小學,以上都在市中。外國語小學(好像沒劃片,可全市招生)文東小學,燕山小學歷下小學這些和市中的緯二,緯三小差不多,
關鍵在于初中。濟南公認的好初中有:山大附中-在歷城區洪家樓,稼軒中學-已搬在歷城區唐冶,原也在歷城區,市實驗初中-市中區,育英中學-市中,燕山中學(歷下,近幾年中考較差),還有泉景,育秀,都是這兩三年新崛起的中考好的初中,但都和市學驗初及育英有關系,合作辦學輸出師資。外國語初(好像在天橋吧)其它真的也就那樣了,
近兩年新建的沒經過中考檢驗的初中,咱就不好說了。至于高中,整個濟南都很差,高中教育全省倒數,說了也傷心,好些人自以為是,認為濟南高中教育不差,呵呵,那就再橫向比較下山東,江蘇,浙江三省省會城市的高中教育吧。GDP排名234位省的省會呀,就看自主招生人數吧,就看清北和C9的自招人數,這個數據是公開的,可查的,而不像所謂的一本率什的,沒官方數據,不可證實。
2、濟南明府城西片區今年外遷百余戶,歷下區列支1.3億元,你怎么看?
這當然是一件大好事了!拆遷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打造“泉城”的名片,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因拆遷一夜暴富,誕生了更多百萬千萬富翁,泉城濟南擁有芙蓉街-百花洲、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還有大明湖、五龍潭、趵突泉、黑虎泉、護城河文化資源及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這是最能代表濟南因泉而生特色的區域,也是明府城歷史文化傳承的核心。
然而目前這些景點卻沒能連成一條線,沒能成為一個可以互動的整體,根據規劃,拆遷改造之后,這里將從一般消費型商業街逐漸過渡為文化體驗與慢生活為主題的街區,而且還規劃大明湖路以南、泉城路以北、縣西巷以西、趵突泉路北路以東約85.5公頃范圍,打造為世界知名泉水文化會客廳。在泉城濟南,還有府學文廟、濼源書院、貢院、珍珠泉、王府池子、曲水亭、將軍廟天主教堂、后宰門基督教堂、芙蓉街關帝廟等等好多值得去看的地方,但是目前來看,別說外地游客了,就連本地人,想要一古腦地去逛這些景點都還一頭霧水,更別說外地游客了,
濟南的景點多,如果好好規劃,形成一條清晰的文化探訪路徑,讓游客更好地安排游玩計劃,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前來了。這次規劃完成之后,泉城濟南的老城區,能不能像威尼斯一樣,成為以水串聯起來的好地方,我們就拭目以待吧,現在我大濟南越來越美,規劃設計越來越能體現泉城這個古老城市的文化底蘊,作為這個城市的一員,我們由衷地感到自豪。
3、濟南哪個區最有發展潛力?
自然是北部的天橋區,原因非常簡單:濟南長期以來的建設是向東、向西兩個方向延伸的,從而形成了城市東西狹長的管道型城市架構。這樣的架構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南部是山區,是重要的泉水補源地區,定位就是“南控”,以保障泉城之源頭的自然生態,而北部是黃河,如果不能實現“北跨”,濟南的城市規模和形態將一直是不均衡的。
濟南的北部曾是傳統的工業區,基礎較弱,又因為有小清河、黃河等,多年以來的發展速度一直不快,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北部的基礎設施開始加速,小清河經過清淤和整修,目前已具備初步的航行能力,同時黃河沿岸的綠化美化等建設也已成形,北部的的最重要兩大發展障礙已經消除。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北湖工程、濱河建設已相繼啟動,華山新區的建設將再造一個“新城”。